《 改變自己,是為了更好的相遇。》
終於,當我拿到十月的班表時,看著班表結構的排序,心裡想著,這才是我熟悉的畫面。
三個雅加達、一個倫敦、一個多倫多。
也許就像很多同事一樣,我在階段性的期間裡,其實也並不這麼喜歡飛長班,畢竟長班的熬夜模式,真的就是摧毀身體免疫系統的慢性延伸。
健康的抗體,在面對熬夜的這個隱形殺手時,再年輕的肉體跟靈魂,都會有被擊垮的一天。
但儘管如此,我知道自己還是喜歡飛長班的。
\
當初開始飛上天空時,曾經有朋友問我,我既然是高雄人,為什麼不申請調回高雄base呢?
而我一直以來對這份工作的想像跟認知,就是把客艙當成辦公室、把天空當成我的家、把飯店當成人生中那幾段片刻歇憩的拜訪。
所以我想起當時回覆他的答案是:「如果每天都飛短班,每天都待在家,那就不是空服員的工作了。」
但前陣子,我主動申請了松山機場報到的航班。
每天下班回到家的時間,是降落後再加二十分鐘,就可以坐在家裡的沙發上,開一包解嘴饞的洋芋片,或換一套漂亮的衣服準備下班後的聚會(且總是可以準時或提早到)。
這樣的日常讓我體會到,原來這才是真正的生活,而且跟在桃園的航班服勤比起來,我節省了每趟上下班的交通時間,最少一個小時,最多可以到兩個小時。
\
時間的精華,在過去年輕時那些體力旺盛的季節,以為自己看到的是向外行走的故事。
認識的人看起來很多、去過的地方都很熱門、但談論的話題,其實都是如此表面的膚淺;不過那似乎不太影響自我認知的可悲,畢竟年輕人有的是無限的膽量跟快速復原的能力;而慢慢地,走到人生過半的現在,開始向內找尋自我價值的猶疑時,才發現原來破繭的,只是自以為是的迷你框架,而且那些當初當成引以為傲的自立自強,此刻看起來,根本並沒有這麼地與眾不同。
「用空服員這個工作,來訴說世界的如此浩大,是多麼不負責任、又不切實際的假設。」
\
這份工作,真的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夢幻,更沒有所謂的絕對不可取代。
有時候,在工作跟生活的平衡點中出現了疑惑跟低潮、失望跟沮喪,只是因為這個世界沒有乖乖地照著你的方式在運轉,更不可能照著你的路線在成長。
就在把生命的分秒當成針,回憶當成線時,這樣的來回修補及填充,看見現實跟期望的交替、過去與未來的衝突,好像默默的就變成滋養我精神層面的經跟緯。
認真說起來,就在認同自我的安慰時,精神其實也是另一個不願承認的淫慾的象徵,進而昇華成自由心向的寄託。
\
不斷改變,也許是還不滿足自己的現況;想要改變,或許是發現生活的標準一直在持續往上延伸。
「不累嗎?」朋友W問我。
「很累啊。」沒有唯二的答案。
但這是自己的選擇。
選擇不願意和這個城市妥協、選擇不待在就近的舒適圈中、選擇有時硬處在那些明顯的格格不入,以及強人所難卻不敢滴下的眼淚。
深度更沉了、生活更難了,但此時的心,其實更柔軟了。
我想,這樣的結果,是我最該感謝的。
\
因為我何嘗不也在等待,自己看到自己的心變得柔軟的那一天嗎?
「更好的自己,為的是更好的相遇。」
我想,我會繼續相信。
《 圖片拍攝:隨意行走的路上 | 倫敦。》
#跟著凱特一起飛vamosavolar